琴与音乐——海菲茨的生命

周  帅
 

 
   

      
        
 1987年12月10日,86岁高龄的他在洛杉矶的一个医学中心逝世,“小提琴之神”雅沙·海菲茨重归天上,但他的芳名与琴音却留在了人类历史上,成为至今仍空前绝后的一个传奇。

  小提琴巨匠雅沙·海菲茨(Jascha Heifetz 1901-1987)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小提琴家中,为人们留下录音资料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世界上有史以来惟一能够真正在琴上随心所欲的技巧之神,是继克莱斯勒、哈西德去世后,上世纪小提琴界最大的损失。如今,在他逝世20周年的日子里,每当我们再度聆听他那不朽的琴声,依然会有敬仰膜拜的冲动,这就是音乐之神留给我们的恩惠———永远的海菲茨,和一个永远的传奇。

  他是音乐天才

  1901年2月2日,海菲茨出生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据说他3岁就开始拉琴,6岁首次公开演出,9岁就可以拉帕格尼尼,10岁左右开始名扬世界。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当代小提琴艺术的另一个顶峰,在听过12岁的海菲茨在柏林的独奏会后说了一句震惊世界,也是对后来影响极深的话:“我应当怀着愉快的心情用膝盖把琴摔坏。”这是一个大师对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的评价!当海菲茨在1917年10月28日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美国首演时,几乎当时全美音乐界的大师名流都到场了!他们都想见识一下这个只有16岁,但已经是被誉为代表新一代演奏的名家。而这场音乐会,也被视为旧的小提琴演奏风格的结束,现代小提琴演奏风格的开始。此后整整70年,无人可与之匹敌。

  他是技巧之神

  在很多人眼里,海菲茨开创的是一个新的技巧化年代,是海菲茨的出现,改变原来一直的观念,把完整的全面的平衡的技术要求摆在演奏很重要的位置,从此技术的规范成为评定演奏的标准之一。

  海菲茨把炫技小品的演绎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一下子衬得以往许多脱泥带水、强撑的演奏落伍过时、出尽洋相。1917年他录制的巴齐尼的《精灵轮舞》是集左手大跳、拨弦和右手快捷的上下连跳弓于一体的精彩绝伦的演奏,双手配和准确无误,已属不易,海菲茨在完美的演绎中领着钢琴伴奏轻松自如地往前狂跳,说明他的技巧潜力还绰绰有余!十余年后,梅纽因在年岁相仿时录过同一曲目,狂放恣肆有过之无不及,听起来更加激动人心。但论起音之精确,弓法之严谨,仍以海菲茨为万世师表。仔细辨别可以看出,海菲茨的基本功更加扎实,梅纽因写意即兴的成分更重。这种差别决定了他们将来各自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人毕竟是人,纵使是大师,在一生中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在演奏中出现失误,甚至是演奏失败。但是,在海菲茨的一生里,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失败的演奏,小的失误也是极少见到的。因此有人说他是神。这一方面是因为海菲茨极为严格的自我要求,另一方面就是他几乎罕见的技术水平。海菲茨认为“对音乐的忠贞、热忱和自己尊重自己”是一个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灌帕格尼尼协奏曲?他说:“在我那时代(指上世纪30年代)唱片是不能剪补的,我认为我的技术不能使我满意地演奏它,所以不灌。”他这句话,很婉转地说明了现在绝大部分的帕格尼尼唱片都是经过录音带剪接修补的,也可以因此说有“骗人”之嫌,也显示出他对音乐非常真诚的态度。

  他是音乐冷面杀手

  就是因为海菲茨的技巧出众,而且他个人对人对己都极为严格,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音乐的冷面杀手”。有一句很出名的评论把他的演奏形容为“被冰雪覆盖的火山”。他可以真正做到“琴人合一”的境界,更难得的是这样一个技巧大师,对作品和创作者却有极其谦恭真诚的尊重。

  在海菲茨之前,是一个个性化的年代,音乐家的演奏总有自己的印记,不用看,有时哪怕是一两个音,都会知道是谁的演奏。他们在演奏中经常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会根据现场的效果改动作品的某些部分。海菲茨的演奏就完全不同,他把作品内涵的表达放在首位,演奏总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的。他经常强调:“技巧是手段,音乐才是目的。”曾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拉巴托克和兴德米特协奏曲?他说:“我不理解他们。”海菲茨把自我永远放在作品和小提琴之后,后来的小提琴教师,没有一个不想教出另一个海菲茨,导致后来超技主义潮流的泛滥。但其实很多人都忽视了海菲茨强调的本意:那就是对音乐本身的忠贞。

  海菲茨追求完美,不但演奏,录唱片都从来以“超人”的态度,不允许自己和他人出丝毫差错。他的苛刻和冷静,导致他一生没有一个真正亲近的人(包括他的两位妻子和儿女)。连好好先生,他的演奏合作者鲁宾斯坦,谈及他的为人时,也大摇其头;他另一拍档,也是他的崇拜者,当世最杰出的中提琴家普里姆罗斯,也因被他指责音拉得不准,及另一小事,被迫和他散伙。在台上,不管听众鼓掌如何热烈,他一次又一次地谢幕,却始终冷冰冰地一张脸孔,不肯显露一丝笑容,他说:“听众是来听我演奏音乐的,不是来看我笑的。”他要求最高的报酬,最优越的条件,斤斤计较,寸步不让。阿克赛罗德博士为了给他写传记,因被海菲茨认为一些细节不准确,反而搞到几乎打官司的地步。他对人对事,是如此苛求,以致他的经理人蔡平说:“他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高处不胜寒”,海菲茨就这样终其一生。大概他惟一真正亲近的伴侣,就是他的提琴了。有一次,在满意地演奏之后,在观众狂热的掌声下,他回到了休息室,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拥抱在等候着的妻子,而是亲吻他的琴!众人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对海菲茨而言,琴和音乐才是他真正的生命!

  海菲茨去了,真正动人心弦的演奏就此成了绝响。目前全球各地关于他的纪念活动在日渐增多。杂志中关于他的专题回顾开始精彩连篇,而将他的录音再版的唱片层出不穷。我们兹以此文,纪念这位可敬的小提琴超级大师,带给我们无穷震撼与感动的冷面巨匠。

    

        来源: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