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义炳(1917.4.3-1995.8.24) 气象学家。湖南新田人。1935 年入清华大学理学院,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气象专业。任贵州省气象所观测员。1943年获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任国立中央气象局技士。1945年赴美留学,194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次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气象系副教授。1952年起,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地球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是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气象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组成员兼大气科学组组长、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大气环流、低纬度天气学和天气动力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东亚上空多层锋区、急分支和副热高空急流。6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西太平洋大多数台风发生在赤道辐合带上并有中期过程,提出"台风群"的概念和切变不稳定理论。70年代末提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概念模式以及湿斜压大气的概念和系统理论。80年代以来从事大气环流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空间不稳定性概念,鉴定了传统的斜压行星波不稳定性理论和判据。在大气大型涡旋与基本气流的关系的研究中,提出指数循环的动力学理论。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8年获芬兰帕尔门(E.Palmen)国际奖。著有《天气学基础》、《气象学引论》;译有 《大气环流的性质和理论》;撰有 《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动力学问题》、《大气环流与气候学》等论文;出版有《谢义炳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