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概况  组织建设  学术研究  学会活动  中青年人才库  共享工程  图书馆50年  图情刊物  学会30年 
  当前位置: 首页>图书馆学会>图书馆50年
公共图书馆50年——麻阳苗族自治县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网 2009年09月16日

麻阳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前身系麻阳县立民众图书馆。

麻阳县立民众图书馆成立于民国21年(1932年),馆址设锦和镇会馆街教育局内。民国 27年(1938年)民众图书馆移交县立民众教育馆,更名为“麻阳县立民众教育馆图书室”。图书室设书报阅览、图书借阅、展览、问字代笔、巡回文库、流动文库、流动书车等,图书室藏书15000余册。民国33年(1944年),日本侵犯常德、溆浦。教育馆仅留2人保管公物开放图书。

1950年3月,麻阳解放,建立了麻阳县人民政府。4月,接管县民众教育馆。1951年1月,建立了麻阳县人民文化馆。文化馆设图书室。其主要任务是清理遗留图书,办理图书登记、借阅、报刊杂志开放等工作。1954年,县人民文化馆随县人民政府迁址高村镇。以后,政府对图书的投资逐年增多,至1966年,图书达4万余册。“文化大革命”中,所藏图书被视为“封、资、修”而遭禁锢。1968年8月9日,“红卫兵”驻馆造反,图书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同年10月,图书管理人员与文化馆全体工作人员集体下放县“五七”干校劳动待审。年底,文化馆解体,工作人员全体调离,数万件图书、杂志、报纸被当毒草抛露街头或烧毁拿走,图书室洗劫一空。1971年8月,县文化馆恢复,图书室相应成立,藏书从零开始。至1998年底,该馆共有人员13人,其中在职10人,退休3人;藏有各类图书6.2万余册,其中报纸、过刊5800册(份)。

1981年4月,麻阳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麻阳县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图书室工作人员5人调入图书馆,全部图书同时移交。麻阳县图书馆成立后,设综合阅览室、外借室、少儿室、资料室、农图辅导室、活动室、财务室、办公室。1982年5月1日,经文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麻阳县少儿图书馆”,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各自根据读者的特点开展图书工作。

县图书馆成立后,于1981年筹资建馆。新馆于1984年竣工,占地三亩,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包括图书大楼和职工宿舍楼),座落在县城建设路中段,高村二桥东端,其建筑规模列当时全省县级图书馆之首。

麻阳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含文化馆图书室)成立47年来,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上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奖励。曾先后13次被评为县、地、省先进单位。1998年,该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三级图书馆”。

自1981年县图书馆成立以来,县财政对图书经费单列,由最初的1.5万元增加到1990年3万元,最近几年,由于县财政困难,购书经费有所减少;至1999年单列购书费1万元,图书经费保证了专款专用。

该馆设置公务分类目录、读者分类目录4套,并按《中图法》标引和著录图书;统一书标、登记号。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如图书保管、藏书保护、读者借阅、设备、物质管理等制度。

该馆除了坚持每周对外开放56小时外,还采取了预约借书、代借代还、送书上门、流动书站等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到1999年6月底止,建立流动服务点14个,读者俱乐部1个,青少年跨世纪读书俱乐部1个,举办业务培训班12期。1998年总外借达到了3万多人次,流通总人数达5万多人次。1999年5月4日,湖南新闻联播报道了该馆开展跨世纪青少年读者活动。

另外,该馆还每年利用节假日,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馆办活动来吸引读者,如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县广场开展的有上千人参加的猜谜有奖活动,“红读班”活动。又如1998年开展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十年县庆征文活动,收到稿件近万件。利用墙报、专栏进行新书介绍宣传,每年达百种以上。利用乡镇文化站、图书流动服务点开展图书扶贫、科技扶贫活动,送书、送资料下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该馆信息服务起步早,信息服务紧紧围绕麻阳经济服务,每年不定期地编印一些如《冰糖橙栽培知识》、《无籽西瓜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性科技资料;每年选择3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跟踪服务,仅1998年就解答咨询达2000余条。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 2009-2010 湖南省图书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