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坤(1898—1941),原名张乐典,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一师三营营长、红十八军一五六团团长、红六军团红十八师师长兼政委。抗战时期,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团长,第一支队参谋长,皖南第三纵队司令员等职。皖南事变中,率部血战数昼夜后被俘,被关押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张正坤继续进行斗争,并组织越狱暴动,1941年秋在暴动中中弹牺牲,终年43岁。
马日事变发生后,浏阳地下县委特派员徐洪找到张正坤,与他研究恢复党支部和建立游击队的问题。经过张正坤和罗梓铭等人串联奔走,一支游击队在淳口诞生了。1930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徐洪组织攻打驻在淳口朱家祠堂的陈怀中联防队,张正坤率领30名游击队员身背大刀,包围了朱氏老祠,将火把干柴一起扔进祠堂,顿时浓烟滚滚,联防队队员慌了手脚,纷纷夺路而逃。游击队员们把土豪劣绅一个个捆绑起来,交给群众押着游街。此役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并打开土豪劣绅的仓库,把谷米分给贫苦农民。在武装斗争取得胜利的鼓舞下,各区、乡纷纷建立农民赤卫队,游击队日渐壮大,县委决定由张正坤任支队长,该游击队被正式命名为浏北一支队。随着斗争的开展,浏北一支队越来越壮大,他们攻北盛,取山田,打得敌人胆战心惊。敌人无计可施,便残酷地杀害了张正坤的父亲,烧了他家的茅屋。张正坤的妻子抱着儿子从山岩上跳下去。死里逃生。反动的县政府还重金悬赏缉拿张正坤。张正坤含泪掩埋好亲人的遗体,又继续投入了战斗。
1934年5月,张正坤被派往红六军团红十八师任第五十三团团长。1935年10月,蒋介石调集约30万兵力“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同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开始突围,决定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牵制敌人。同主力部队分开后,张正坤率五十三团抗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仅靠一部电台和主力部队联系。在给养匮乏、处境艰难的条件下频繁作战,激战月余,终于完成了任务。部队在撤离根据地时,在石门被大河拦住去路,敌人紧追而来。张正坤沉着地指挥部队迅速占领河滩阵地,阻击敌人。突然,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上胸,顿时鲜血直流。警卫员要背他下火线,他却强忍着疼痛,撕下一片衣服,要警卫员帮他包扎好,带伤继续指挥战斗。
1936年春,张正坤担任红十八师师长兼政委。1936年7月,他率红十八师到达甘孜县。此时的张正坤,由于多年征战,数次负伤,营养缺乏,体质已很虚弱,过草地时又生了一场大病,原来魁梧的身体已瘦骨嶙峋,浓密的头发脱了一半。贺龙总指挥得知后,专程来看望了他。顽强的张正坤,强撑着病体。在同志们的帮助下,胜利走出阿坝草地到达陕北。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在陈毅的指导之下,张正坤坚决贯彻执行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派干部协助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的各界民众建立了抗敌总会,并通过这个抗日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如大规模地破坏铁路、公路,使日寇的交通运输瘫痪:设法为新四军补充军需供给;动员青年参军参战;等等。1940年,陈毅率新四军苏北主力渡江开辟以黄桥为中心的新根据地。张正坤留在苏南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领第五团和特务团共2000多人,继续与日寇浴血苦战,为巩固华东抗日前哨阵地做出了贡献。
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同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发电,造谣诬蔑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企图在部队移动的过程中予以歼灭。为了顾全团结抗战的大局,中央决定将皖南新四军转移至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及3个支队共9000多人,由皖南泾县云岭起程,1941年1月6日下午,在茂林地区遭到了国民党7个师的大军伏击,在丛山回绕、断崖绝壁的狭窄地区,我军仓促自卫。1941年1月9日拂晓,顽军开始发动全线进攻,张正坤指挥第五团,在4天断炊的情况下,忍饥挨饿与顽军激战了10个昼夜。13日夜,张正坤的脚负伤,战士们用担架抬他下火线,途中遭遇顽军,不幸被捕。被捕后,张正坤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在狱中,张正坤坚决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并组织越狱暴动。他对难友们说:“革命是要流血的,我们要坚持斗争,决不向敌人屈服!”最后在越狱暴动中,张正坤不幸中弹牺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身经百战的英雄张正坤,一生坚强苦战,用碧血丹心谱写了一首永恒的信仰之歌。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 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湖南党史人物故事P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