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6年7月赴苏联学习,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创办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是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赓出身将门。其祖父是追随曾国藩的一员湘军大将,后解甲归田,置产置地,热心公益慈善诸事。其父亲为人直爽,却爱文不爱武,以先辈的积蓄购田300多亩,加之自身的辛勤劳动和俭朴,家道渐兴。平时乐善好施,常以度岁米等方式周济乡邻。陈家房屋有一个练武坪,另外专门加配了3间屋子,在里面配置床铺、被褥及衣物专供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一些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居住,并提供吃喝。受豪放侠义的家风熏陶,幼年陈赓的心里立下了“富国强兵”的志向。
陈赓的母亲叫彭学娴,共生育了6子6女。陈赓本是家中次子,因其哥很小就夭折了。所以后来他在家中排行老大。陈赓6岁至11岁入私塾读书,12岁考入到湘乡东山学堂学习,在这里他心情愉悦,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优良,遇事胆大,肯忍让,很受师长的称赞和同学们的喜爱。在学堂他能读到如《富国强兵之道》《中国魂》一类新的社会思潮书报和梁启超等人的文章,透过封建壁垒的小小裂缝,他开始朦胧地懂得一些“列国强,我国弱,列国富,我国贫”的道理。初步觉醒的民族意识,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做一个忧国忧民的英雄豪杰的念头,并且树立要“富国强兵”的抱负。大革命的浪潮来袭,北伐军的战歌响彻云霄,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使陈赓对革命有了向往。
在陈赓13岁时,他的父亲做主,让陈赓娶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富家女子为妻。性格倔强又受到新思想影响的陈赓一直不承认这门婚事,不接受这种命运安排。陈赓对家庭的不满,正在一天天强烈起来,再加上包办婚姻的事情发生后,变成了他和家庭彻底决裂的导火线。陈赓因受祖父的影响,决定投笔从戎。不等父亲实行到16岁赶他出去的约言,就在刚满13岁的时候,陈赓怀着自己要独立生活、绝不依赖家庭的志气,跑到兵营投军去了。陈赓离开家庭,和同时代的青少年人比较起来,胸襟要开阔得多,因为鼓舞他冲破囚笼,进入一个广阔世界的动机,是他想要到外面去创造一番事业的雄心,是他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的志愿。
1916年陈赓入湘军当兵,4年的湘军生活,让他感到在旧军队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1921年,他脱离湘军,在长沙铁路局工作,后进入长沙毛泽东创办的工人自修大学,接触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12月,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党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个性鲜明的军事领导人。他与蒋介石之间也颇有渊源。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他救过蒋介石的性命。1933年3月,已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的陈赓在上海治伤时不幸被捕,当时正在江西忙于“围剿”中央红军的蒋介石闻听此讯,一封急电将陈赓押到了南昌,下令给陈赓好好治伤,并亲自前往劝降。蒋介石当场许诺,陈赓可以去他的任何一个师当师长。陈赓不为所动,还对蒋介石连连挖苦讽刺,最后弄得蒋介石下不了台,气急败坏。陈赓再次被押回南京,单独囚禁。1934年5月底,在党组织和宋庆龄的营救下,陈赓成功脱离虎口,转道前往江西中央苏区。蒋介石在退居台湾后,还提到很后悔在南昌时放过了陈赓,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5个胡宗南也不抵1个陈赓。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湖南省中共党史联络组 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湖南党史人物故事P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