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主要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派出力量发动和领导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使之呈现出新的面貌。
农民运动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开始就关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共产党》月刊曾发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指出:“中国农民占全人口底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底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了十分的可能性了。”该文指出:革命者应面向农民,“要设法向田间去,促进他们的觉悟”;并号召农民“集合起来”,“抢回你们被抢的东西”,抢回你们被抢的田地。“你们一起来,自然有共产主义来帮你们的忙的”,“共产主义就能使你们脱出一切的痛苦”①。
党的一大结束不久,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在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和湖南衡山等地区逐步兴起。
1921年9月,浙江萧山衙前村建立起反抗地主压迫和剥削的农民协会。此事很快在浙江各地引起轰动。在萧山发动和组织衙前农民协会的,是早期共产党员沈玄庐。1921年夏,他回到家乡萧山县衙前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这年暑假,在上海、杭州等地求学或教书的萧山籍人宣中华、杨之华等也回到乡里,热情地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使萧山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觉悟。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和准备,衙前村农民大会于1921年9月27日召开。大会通过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并按章程规定选出6名农协委员,推举贫苦农民李成虎为领导人。至此,中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组织正式成立。
衙前农民协会成立的消息,迅速传遍四周的农村。1921年冬,绍兴、曹娥等县方圆150公里内的几十个村庄的农民,纷纷行动起来,以衙前农民协会为榜样,先后建立80个农民协会。这些农会把农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维护农民的利益进行了多方面的斗争。
同年12月中旬,萧山的官吏和地主向省府告状,浙江省长下令严行“惩治”农会。反动军队包围萧山衙前,对正在召开减租大会的农民进行武力镇压,逮捕衙前农协领导人李成虎等,强行解散农民协会。衙前农民的斗争被迫转入地下。李成虎虽经多方营救未能获释,于次年初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衙前农民十分悲痛,立碑纪念这位农运领导人。
广东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开创者是后来被人们誉为“农运大王”的彭湃。1922年6月,彭湃回到自己的家乡海丰县赤山约②,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7月,成立了赤山约第一个秘密农会。一个月后,赤山约农会发展到30多人。到10月下旬,农会活动范围扩大到赤山约所属20多个村庄,会员发展到500多人。10月25日,赤山约农会在龙山天后庙召开成立大会,宣布了赤山约农会的宣言和章程。
随后,彭湃又辗转奔波于海丰县的其他乡村,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会,为自己的利益开展斗争。1922年11月中旬,又成立了守望约农会。到1922年底,海丰县已有12个约、98个乡建立了农会,会员发展到2万户,自然人口近1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1923年1月1日,海丰总农会成立大会在海丰县城隆重召开。彭湃在会上介绍了海丰总农会筹办的经过,各农会代表报告了当地农运发展的情况。会议通过海丰总农会章程,选举彭湃为海丰总农会会长。
海丰总农会成立以后,彭湃又先后到陆丰、惠阳两县从事农民运动。由于有海丰农民运动的声势和经验,陆丰、惠阳两县的农会得到迅速发展。到1923年5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共有70多个约、1500多个乡建立了农会,会员达到20多万人。在1923年的五一劳动节,三县农会举行庆祝大会,发表《海、陆、归三县农会“五一”宣言》③。
农会的发展壮大,农民运动的兴起,必然引起地主阶级的仇视和反扑。他们勾结当地反动政府对农会进行镇压。农会在斗争中几遭挫折,骨干被捕,组织被迫解散,转入秘密活动,彭湃也不得不离开海丰。海陆丰的农民运动虽然暂时遭到挫折,但为后来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埋下火种,提供了经验。
这个时期,湖南衡山岳北白果地区的农民运动也很有声势。该地区靠近水口山矿区。1922年11月,水口山矿工举行罢工时,该地区的农民受到鼓舞,曾自动组织起来支援工人的斗争。1923年初,湖南党组织派两名党员到白果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经过半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于当年9月成立湖南第一个农运组织——岳北农工会。到年底,它发展了数万名会员,并组织农民进行平粜和阻禁地主谷米出境的斗争,在湖南造成了较大的声势和影响。不久,当地土豪地主勾结军阀赵恒惕对农工会进行武力镇压,打死打伤农工会一些负责人,逮捕农民群众70多人。岳北农民运动被迫转入秘密状态。
青年运动的新态势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运动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党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一大后,青年运动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
青年运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恢复并加强青年团的工作。1921年6月至7月,张太雷先后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青年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随后,他从莫斯科返回上海,根据青年国际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局的决定,负责对已停止活动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进行恢复和整顿,并于同年11月组织制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各地党组织根据中央局的要求,选派一批党员投入整顿和重建青年团的工作,使各地青年团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22年5月,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塘沽、安庆、杭州、潮安、梧州、佛山、新会、肇庆共17个地方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团员总数约5000人。在整顿和重建的过程中,党吸取过去的教训,首先从抓思想建设入手,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应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为了加强对团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于1922年1月15日创办了机关刊物《先驱》。
1922年5月5日至5月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15个地区的代表25人。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青年国际代表达林出席并指导大会。会议选择在5月5日马克思诞生104周年纪念日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在大会上,施存统作青年团临时中央的工作报告。大会讨论和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六个决议案,选举施存统、高君宇、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为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任书记。这次大会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国内建团的同时,旅居法国、比利时、德国勤工俭学学生的代表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王若飞、刘伯坚、陈延年等18人,也于1922年6月3日在巴黎郊区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担任书记。不久,他们在得知国内已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及时与国内的党、团组织进行联系。中共中央和青年团中央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定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
这一时期,党还曾在青年中开展非基督教运动,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许多青年在党、团组织引导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进一步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因而使青年运动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妇女运动的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把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项主要内容,并把组织和领导妇女运动列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早期领导人很重视妇女运动,多次发表谈论妇女解放的文章,如李大钊的《现代的女权运动》、陈独秀的《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李达的《妇女解放论》等。这些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礼教,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号召人们起来改造旧社会,争取妇女的解放。
1921年8月,党组织帮助在上海颇有影响的中华女界联合会进行改组,并在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上登载中华女界联合会的改造宣言和新的章程。为了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上海党组织以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开办上海平民女校,由李达担任校长,大部分课程都由共产党员讲授。平民女校主要招收渴望追求革命真理和有志于妇女解放的女青年或贫穷家庭的失学女子。平民女校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注重社会实践,组织学员深入工厂,接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学员的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生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其中不少学员成为党的早期妇女干部。
党组织为了推动妇女运动,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的形式创办《妇女评论》,由陈望道任主编。后又以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出版《妇女声》半月刊。各地党、团组织也创办一批妇女刊物。广州党组织创办了《劳动与妇女》。在天津,由邓颖超等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女星社,创办了《女星》刊物。妇女刊物的出现,特别是妇女彻底解放的新思想广为传播,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第一个以政党名义作出的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决议分析了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妇女的不同地位,指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妇女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五年工夫所得的自由和平等,远过于妇女们在欧洲资产阶级专政之下经过一世纪奋斗的结果。这便可证明妇女解放要在社会主义的社会,才得完全实现”。决议还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任务是“努力保护女劳动者的利益”,“保护女工及童工的利益”,还要“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
党在领导妇女运动的过程中,还十分重视女工问题。1922年4月,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上海浦东日华纱厂的3000名女工举行罢工,取得胜利,使广大女工受到很大的鼓舞。党组织为了开展女工运动,从办女工夜校、女工俱乐部入手,进行无产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女工灌输马克思主义。同时特别注重对女工领袖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她们领导女工斗争的能力,以推动女工运动的发展。
中国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广大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觉悟明显提高,群体意识大为增强,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注释】
①《共产党》月刊第3号,1921年4月7日出版,第3、6、7页。
②“约”是清代南方农村的行政建制,相当于后来大的“乡”一级建制。
③《彭湃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海、陆、归三县,“海”,指海丰县;“陆”,指陆丰县;“归”,指惠阳县。惠阳旧称归善。
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P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