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与走向。湖南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影响下,采取正确的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在国共合作中处于主动、推动及领导地位,全力以赴,打开了湖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
1923年4月10日,毛泽东在湖南《新时代》创刊号上发表重要文章《外力、军阀与革命》,提出“革命的民主派主体当然是国民党,新兴的共产派是和国民党合作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必须建立联合战线。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前,在向李维汉交接工作时两次召开中共湘区委会议,介绍革命工作经验,认为最重要的是利用赵恒惕政府省宪法中的民主条文进行合法斗争,以掩护和配合非法斗争。毛泽东同李维汉、李六如商谈开展湖南上层人士工作情况,指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时,夏曦、刘少奇受中国国民党总务部委托,回湖南建立国民党组织。中共湘区委根据中共中央西湖特别会议精神,决定从组织国民党入手,推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国民党中央党部派覃振由粤来湘,带来毛泽东致李维汉的信,要求中共湘区委协助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介绍邱维震参与筹备。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心议程是国共合作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1月12日通过的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朱少连代表湘区党组织出席大会。中共三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作为中央领导机构,湘籍党员蔡和森、毛泽东、朱少连、罗章龙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当选为候补委员,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任中央局委员。毛泽东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开展,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实行政治合作的结果。以毛泽东、林伯渠为代表的湖南共产党人,为帮助国民党改组、实现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其下级党部担任有关领导工作。1923年6月25日,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等5名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以跨党党员身份致信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强调“应特别注意北京、湖北、湖南、上海和广州等地。如果这些中心地区的组织不完善,整个工作就会肤浅分散”。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席大会的12名湘籍代表中有共产党员李维汉、夏曦、袁达时、毛泽东、林伯渠等人。会上,夏曦作湖南党务报告,林伯渠、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共中央派出中央局成员毛泽东、罗章龙、王荷波和领导骨干邓中夏、向警予、蔡和森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方针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推动上海等地的革命形势,促进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发展。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出席大会的湖南籍代表有蔡和森、彭述之、邓中夏、李维汉、李立三、朱锦棠、李启汉等人,当时全党有994名党员,其中湘区党员约300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大会。当选为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湘籍党员有蔡和森、李维汉、彭述之,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有罗章龙、朱锦棠。
1925年5月25日至6月1日,国民党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沙秘密召开,正式成立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选出李荣植、夏曦、李维汉为常委,负责日常工作。全省建立3个县党部、4个临时县党部、3个县党部筹备处、5个直辖区分部,共有国民党员2750多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正式建立,表明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在湖南实现,扩大了湖南革命联合战线,为湖南工农运动的发展、国民革命的高涨创造了条件,湖南各界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湖南共产党人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主导地位和领导权,极大地促进了国共合作在湖南的迅速实现和健康发展。这使中共湘区委在组建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和地方支部的工作中,在蓬勃兴起的国民革命中始终处于中心领导地位。这是大革命时期湖南人民革命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5年6月,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由秘密逐渐转向公开,到1926年3月赵恒惕的省政府倒台时便完全公开,国共合作的新形势逐步发展。为加强对联合战线与群众运动的领导,1925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湘区委改称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充实领导成员,书记李维汉。中共湖南区委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积极配合,在湖南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10)P19-21